管理之道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挑战与机遇(二)

发布日期:2008-10-26 点击数:1491

企业方面
      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适时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抓住促进企业发展的一切可能的机会。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全球化经营切入点。一般来讲,跨国经营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出口进入模式、直接投资模式、企业联盟模式、海外上市模式、OEM和ODM。中小企业既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交替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可以采取集几种模式为一体的组合发展模式。

实力强化
      企业应不断增强竞争力,保证跨国经营的持续性和成功性。要敢于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一个前提就是进行治理机制改革,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完善企业科学管理机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要发挥制度的作用更要强调人的作用。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国际经验表明,从单一的依靠产品出口到成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因此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同时要树立“长远”的意识。

品质提升
      企业必须注重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2007年曾经出现中国制造的牙膏、玩具、食品、轮胎的产品危机,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炒作的对象。中国出口企业已经形成了降低成本策略和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低成本竞争策略使中国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因而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提升其竞争能力。大部分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很少,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对于塑造品牌等需要长期投入的经营活动更是很少从事,只能选择为国外品牌代工。而自身能力的不足又使中国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无法实现差异化,只能继续采取低成本竞争策略。尽管危机产品只是出口产品中的少数部分,但是国际社会对此十分关心,甚至有些国家打出“抵制中国制造”的口号,由于我国政府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才使得这场风波得以平息。透过“中国制造危机”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出口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合作与分工

加入外贸公司, 共同组建大型综合商社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中小企业没有直接外贸经营权,改革开放以后即使获得了经营权,也因自己不熟悉国际市场或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必须寻求大型外贸企业的帮助或加入由外贸公司牵头若干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在组建过程中,各中小企业应以自己严格的专业化生产或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优势与本国或外国专业外贸公司在商业基础设施及外贸经营优势上相结合,在大型综合商社内完成精细的专业分工和广泛的协作,以实现综合商社的规模经营。外贸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国家也应该在政策上鼓励大型外贸公司对中小企业实行参股、控股,形成强有力的资金、业务纽带关系,同时应联合科研院所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最终将商社建成具有金融、开发、生产、贸易、服务等多功能,有强大聚合优势紧密性跨国公司。

加入全球制造网络
      具有比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加入全球制造网络。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大型跨国公司依据其自身的战略定位,不断地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据此形成了其全球供应链的横向和纵向的企业群。我国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集中资源,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积极加入跨国公司的这种企业群,专注于企业价值链的某个或几个环节,以便提高资源集中使用度,形成企业内部规模优势。

加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跨国经营集团
      不少具有规模效益的产业,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船舶和部分家用电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这些产品的不少零部件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大企业完全可以用承包、许可证、分包等契约形式将其提供给中小企业生产,也可以采用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系统中,形成生产经营网络。为加强其紧密的合作,可采取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形成紧密的企业集团,带动其走跨国经营的道路。

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跨国联盟
      所谓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共同或各自的战略目标,在国际范围内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一种松散合作模式15。90%的大型跨国公司都结成过各种类型的跨国战略联盟,典型的如福特与马自达,IBM 与西门子等。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缺乏经验,且“走出去”的过程中又面临着融资困难和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如果能试着与国外企业组建跨国战略联盟,采取灵活的形式进行合作,则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全球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在公司或合作组织网络之间的跨国联盟的迅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可以从战略性跨国联盟的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架起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其益处是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扩大产品范围或填补产品空白,获得新兴工业的立足点;将中小企业与已有良好信誉和资源的公司结合起来,利用已有销售力量与基础以及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增强联盟企业和市场进入机会,为缺乏产品研究开发能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资源;通过向联盟伙伴学习,改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适应顾客购买方式,由单一产品购买向系列产品购买方向转变。
      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组建跨国战略联盟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①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与国外企业设立合资合作企业,将企业的无形资产折价入股,可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②通过合作开发的形式组建跨国战略联盟,可以跟踪了解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科研成果,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含量;
③通过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资源进行双向流动,可以创造新价值,产生新知识,最终有利于双方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④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合作,可以充分了解现代化公司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帮助。
      中小企业要通过联盟弥补自身的战略缺口,必须选择一个与自身相匹配的联盟伙伴以及相容的联盟结构,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联盟伙伴既可以是本国企业,又可以是外国企业:与本国企业联盟,有利于企业重新整合资源,提高各自的抗风险能力;与国外企业联盟,则有利于直接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积累“走出去”的国际经验。
      事实上,组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国际竞争力互为前提条件。我国中小企业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改善自身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更有效地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才会有国内外企业愿意与之组成跨国战略联盟,从而才能进入不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即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其他国内外企业愿意与之结成跨国战略联盟——自身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再联盟——再提高……因此,中小企业还是应先从自身努力着手,在不断提升自己国际竞争力的同时,积极与国内外企业组建跨国战略联盟,以提高自己“走出去”的成功机率。

借助地区、行业或更大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协会
      协会属于松散型的企业联合体,各企业以法人实体加入该协会,协会有自己的章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跨国经营活动。如产品零部件开发、制造工艺、资金融通、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协作,对生产经营要素进行合理调剂,组织对跨国经营所涉及到他国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民族习惯以及竞争对手等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进行跨国并购
      中小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实现与国际大公司的强强联合,实现规模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可以通过股权出让的形式引进外资,既可避免因大量借贷行为而导致的债务负担和还贷危机,又能降低经营风险,也可同业并购,在不打破原有供求关系的前提下获得生产要素,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还可通过纵向并购获得所需原材料、能源或销售渠道,达到控制上下游的目的,同时避免新建项目所需的论证报批、建设工期及调试阶段过长,从而节约时间。跨国并购可将企业不良资产剥离、出售,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从而保证具有发展前景的部门得以壮大。它还能使中小企业利用当地资源和销售网络,迅速打开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市场,扩大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机制和经验、优良的工艺技术与设备,逐步培养一批中方自己的管理骨干,实现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

地域集群化经营
      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可以是都市、城镇)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由于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人文情结,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地缘、血缘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分工网络,形成大大小小的企业地域集群,每个企业只专业化生产一两种成本最低的零部件,产生规模效益,组成了跨国经营的“远洋舰队”。浙江省中小企业的集群化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个典型的范例。
      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单枪匹马“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仅仅依靠个体力量闯入国际市场难度很大。这种情况下,兼具了小企业的灵活、柔韧和大企业的品牌、实力的“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最佳选择。
      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或产品生产中,大量相互联系的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在一定地域聚集,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群体。企业集群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产业组织,以此种方式“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具有以下优势:
      ① 能够在集群内高效率地获取专业化资源,即使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不存在产业链关系,但由于各自的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便可通过资源整合把这些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优势互补集群优势,共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② 集群内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的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
      ③ 企业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网络的有效利用
      网上跨国经营。网上跨国经营就是网上贸易,即电子商务,是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务活动。这种经营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有巨大的适用性。它可以节省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所需经费,从而避免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的致命弱点;其次,电子商务可有效减少中间商的盘剥;网上贸易可向中小企业提供比以往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花较少的钱打进新的国际市场,这对于弥补小企业国际市场信息弱这一点有突出的帮助;网上贸易可以减少出口贸易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网上贸易无地域、时间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便于把中小企业的产品及时地推向全球,提高其知名度和国际竞争能力。目前,网上贸易配套措施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网上贸易这一跨国经营方式。
      借助海外华人的经营网络。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迎合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顺利进行市场开发。华人对亲缘、地缘、业缘所赋予的信用内涵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壁垒和障碍。他们在国外形成的跨国经营网络,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既可减少成本费用,又能加快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区域选择

影响中小企业跨国区位选择的因素

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根据战略目标的不同,企业国际化可分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和战略导向型等四种类型,而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品牌、技术、资本、管理和文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了采取何种国际化经营。
     (1)资源导向的国际化战略。资源型企业易采取资源导向的国际化战略,这类企业的对外投资是以获得补充性自然资源(如石油、铁、铜、森林等)为战略目标。石油是世界各国都在争夺的能源,因此我国也很重视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中东产油国构成的石油市场。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已完成对尼日利亚第130号海上石油勘探许可证“(OML130)”45%权益的收购,这次收购是中国海洋石油力图迈入世界油气富集盆地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2)市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则易以市场导向为国际化战略。市场导向型是指以开拓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为直接目标进行跨国投资,通常以传统的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市场为基础,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
     (3)技术导向型的国际化战略。技术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以寻求新兴技术和科技创新,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速R&D步伐,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技术优势为目标。我国中小企业多以在设备、技术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以及服装加工等工业为投资的行业重点。
     (4)战略导向型的国际化战略。这类企业的对外投资是以维持自身在地区性市场或全球性市场创新能力和生产竞争力,获得新的生产线和市场为战略目标。战略导向型的国际化战略要求企业具有资源、品牌、技术、资本和管理这五种优势,因为其要求较高,所以目前我国很少中小企业以这种战略为导向进行跨国投资。

区位因素
      在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上,东道国的投资引力和投资国的动力是互动的,因此东道国的一些障碍或者引力就成为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关键因素。
     (1)政治经济稳定性。它取决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状况。投资者一般主要通过考察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化趋势和财政赤字规模来评价和预测东道国经济稳定性,低通胀、低赤字表示东道国宏观经济具有稳定性,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另外,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制定鼓励或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领域。对于符合外国直接投资优先领域的投资项目,东道国政府一般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2)基础设施。迈克尔•波特(1990)曾经明确的讨论基础设施条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地基础设施落后,即意味着当地内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容量小,这样的地区整体功能差,向外辐射能力低。而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投资,投资者可以方便快捷的将生产要素和产品输送到目的地。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包括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教育程度、个人风格、投资区位偏好等直接影响区位选择的个人因素,同时也包涵整个企业的文化环境。理查德森在其对外直接投资动态模型中首先引入“空间偏好”这一概念,这种“空间偏好”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国外市场具有“空间距离感,即企业管理人员主观上对国外政治制度、社会道德环境、法律体系、语言文化缺乏了解,通常情况下,经理们偏好在充分熟悉的市场区域进行经营活动。
     (4)成本。成本因素主要指三方面:一是交易成本。企业会比较不同的交易成本来选择合适的区位。二是生产成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竞争优势,因此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当地化原料成本将直接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三是规模成本。由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来说无疑是规模的扩大,这就涉及到规模优势问题。
     (5)资源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要素。东道国低廉的劳动成本和易购的自然资源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拉美、独联体、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与地区。
     (6)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是对外直接投资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东道国内的市场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国外厂商往往更愿意对它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仅仅出口,因为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为外国投资者提供降低进入成本和达到规模经济的好机会。如果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布局可以辐射到整个区域,也可从整个区域市场规模的角度来考虑投资的规模,所以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吸引外资的能力越强。
     (7)技术因素。东道国发达的技术水平在吸引企业进行技术导向的国际化经营中扮演重要角色。技术型中小企业往往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发挥“窗口”效应,通过在这些领域兴办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企业来获取高新技术。
     (8)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吸收能力,主要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梯度有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自身优势必须与当地的吸收能力相结合,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投资利润下降乃至失败。如果二者不能很好的结合,东道国达不到企业既定的投资目标,企业将调整区位选择策略或对既有投资的撤资。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区域选择
      应对发达国家市场具有明显的消费个性化和多元化,而大型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时期无暇顾及小批量、多种类产品市场,因此,这也为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提供了基本条件。中小企业在传统行业中一般都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这是因为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部分传统行业的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一般都要凭借个人多年的经验或祖传秘方及技巧等。
      当前国际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国家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各不相同。在此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结合自身的优势及特点,积极而谨慎地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正确的区位选择是保证中小企业成功“走出去”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时,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达国家为辅。

中小企业应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的主要地区
      中小企业在进行“走出去”的区位选择时,应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原因如下:①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消费偏好等都比较相似,文化和消费习惯也比较相近,具有较大的经济互补性。
②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比我国稍稍慢一些但又不至于慢太多,是我国产品销路的最佳选择。因为,比我们差太多的的国家不能吸收大量的中国产品,而比我们先进太多的国家,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又未必能达到他们的需求。③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大都政局稳定,各国也都实行了较优惠的外资政策,投资环境良好,产品和技术向这些地区转移较容易。且我国政府同这些国家也签有很多经济合作协定,这些协定都会对我国企业有很大的保护作用。④国际投资经验也表明,不少国家的中小型跨国企业都是以周边国家作为前进基地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例如,美国的许多中小型跨国公司最初主要是向加拿大投资,迄今为止,加拿大仍然是美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第一选择,在加拿大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企业数目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不仅要将发展中国家作为“走出去”的主要目标地区而且应主要“走”到我国周边亚太地区那些经济发展比我国慢一拍或半拍的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地理距离的接近和消费需求的相似来减少投资成本,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也应积极走向发达国家
      中小企业除了应继续巩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外,还应积极地“走”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不仅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高度发达,金融市场较为完善,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大量的经济信息。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对这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学习进行投资,以更直接地掌握世界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推动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速度,这种无形的带动效果比实际的经济收益更来得珍贵。

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游,相对于更低阶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拥有易为他们接受的适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且产品的低价格也拥有较大优势,多以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为目标进行跨国经营;相对于更高阶梯的发达国家投资来说,企业的投资不一定是以单纯追求利润率为目标,而是打入发达国家技术发明的中心,多以技术导向为目标进行跨国投资。

资源导向型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
      以获得资源为目标的企业应将投资重点放在具有丰富资源的国家。这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东欧一些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建设资金有限,大量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 对国外技术设备投资的依赖性较大,能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相对优势。改革开放后,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过消化、改造创新,我国科学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在电子、机械、冶金、化工、仪器、仪表等行业中已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这些成熟技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的先进性,并且属于适用技术,是我国中小企业向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有利条件。

市场导向型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
      以市场导向为目标的中小企业应选择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原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和相对处于更低阶梯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推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竞相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国企业直接投资,这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这些国家市场潜力较大;其次,这些国家由于过去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失误,造成了轻工、食品、纺织和家用电器等行业的相对落后,加之他们又急剧向市场经济过渡,激化了市场对这些消费品的需求,而国内领先自己的力量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短期内又很难奏效,这为我国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消费品工业进入其内部市场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技术导向型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
      技术导向型企业应将投资重点放在具有丰富技术资源的国家。这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少数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一般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是我国进入发达国家投资市场的有利因素。但由于它们的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也较高,某些生产要素价格偏高,而且对外国投资很少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近期内还不宜对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密集型投资,只能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像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雄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法制制度,投资的硬软环境都比较理想。虽然投资于这些国家会遇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取得成功后可获得较高的收益, 风险相对较小。少数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拥有世界先进的IT技术,劳动者素质较高且价格较低,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与我国有着共同的渊源,与国家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减少进入障碍。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大,再加以这一地区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投资机会较多,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其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李瑞欣.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 经济论坛, 2007,(15):85-86
张宗建. 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考. 当代经济, 2008,(4):84-85
邢晶晶.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之对策分析.学位论文, 2006
丁敏.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及实施策略分析. 商场现代化, 2007, (1): 150
宋亚非.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优势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9-12
吴时舫.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路径选择的探讨. 机械管理开发, 2007,(2): 110-112
刘秀荣.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规避对策探析. 商场现代化, 2008, (5): 51-52
兰勇, 周萍.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区域选择. 企业家天地, 2007,(9): 121-122
王姝怡, 刘丽艳.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 2007,(31): 39-40